乌海市立足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实际,从2022年起开展了水预算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2024年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地区。
一是建立“零基预算”用水管理制度。乌海市按照“先预算、后用水、无预算、禁用水”的基本原则,加强用水源头管控,确立“零基预算”管理规则,对用水单位的用水实行“一年一预算,一年一审核,一年一评价”,每年结合年度工作重点、水资源可利用量,根据用水定额,逐企核算用水需求,对用水指标分解细化、逐月调度、动态调整,利于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资源管理整体目标,全面约束引导生产经营单位规范、有序、合理用水。例如内蒙古黄河工贸集团千里山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取水许可水量为189.4万立方米,2023年,我市下达预算水量125.4万立方米,企业实际用水量117.7万立方米,通过预算管理实现节水71.7万立方米。
二是规范水预算管理程序。明确“申请—核算—认定—下达—调整—决算”的用水预算管理程序,将全市取水许可管理的工业企业和规模化农业企业纳入预算管理范围,每年底企业提出下一年度用水预算,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预算上一年度执行情况年终决算,决算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年预算参考依据。从需求侧出发分析研究确定供给侧,推动市场供需有效衔接。例如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取水许可量为208.92万立方米,2024年下达预算水量168.48万立方米。从1-8月调度来看,该企业全年预计有70万立方米黄河地表水结余,可开展短期水权交易。
三是实行“预算+计划+定额”管理模式。配套开展用水预算与计划、定额协同管理,实行工业项目定额强制对标达标行动。洗煤行业全部按照领跑定额核定取用水量,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在执行领跑定额标准的基础上再节水10%。2022年起,原有项目必须达到定额先进值以上,为此在达标行动中,开展预算管理时,连续三年要求企业节水10%,到2025年达到节水30%,倒逼企业节水。2024年初市本级下达计划用水量5942万立方米,水预算量5355万立方米,用水管控减少587万立方米。
四是水预算管理推动水权交易。运用市场机制“再次分配,多次流转”,预算管理结余水指标可通过水权交易电子平台交易,实现企业间水权流转,既“管得住”又“放得活”。2022年累计推动本市内水权短期(一年)、长期交易53笔,累计水权交易量达2963万立方米。水权市场化有利于管住管好一级市场,将水资源牢牢掌握在政府手里;有利于放开放大二级市场,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效率最大化;有利于搞活搞优三级市场,实现用水效益最大化。
五是水预算管理倒逼节水产业化发展。通过强化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审、批、取、供、用、节、排”全链条节水。预算管理中,新、改、扩建工业项目执行领跑定额标准。2023年审批环节上从“源头节水”53万立方米。预算申报时,要求全市工业用黄河水输水损失不得高于8%,逐步控制到5%以下,倒逼供水企业实现管网改造“路径节水”。预算审批时,引导企业高效“用水”,应用先进的工艺实施“节水”技术改造。2022年以来,19家企业开展节水技改“过程节水”,节水量达637万立方米。建成自治区级节水标杆企业1家,自治区级节水企业6家、节水园区1个。预算审批时,落实近零排放“终端节水”,要求企业减少“排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80%以上。鼓励企业开展“近零排放”建设,新上项目通过建设浓盐水处理设施,彻底达到零排放,实现再生水利用“全链条节水”。乌海市获评全国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优秀试点城市(全国第六),再生水利用量逐年提高,2023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0.25亿立方米,利用率超过90%。
六是水预算管理持续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乌海市通过实施水预算管理创新,实现配水和用水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2023年万元GDP用水量37.64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5.42立方米;非常规水利用量占总用水量的14.26%,高于国家2025年12%的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04(高于国家平均水平0.576、自治区平均水平0.583)。2024年上半年,乌海市万元GDP、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1.56立方米、23.12立方米,较2020年分别下降38.71%和18.46%。
七是突出数字引领,打造水预算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乌海市以“管理数字化”为目标,建成水资源数字化管理一期项目,建设水资源一张图、用水总量、用水分析、水资源“3+”管理、水权交易等14项业务模块,为完善水预算管理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平台。完善水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对取水、供水、用水等水资源信息的全面实时监测和精准、科学调配,让水预算管理实现“足不出户、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水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应用使得水预算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公开透明,及时便捷,也让水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估更为客观、公正。
上一条:
下一条: